“希望上天能够保佑你们赢得胜利。”
当这句话从伊田助男口中轻声溢出时,他的身体已经因为严重失血而感到越来越虚弱,意识也逐渐模糊。尽管如此,他依然不愿放弃最后的念头——把胜利的期望寄托于那些勇敢抵抗侵略的中国士兵们,而非他所属的日军。
但问题是,伊田助男究竟做了什么?他又为何会做出如此出乎意料的决定?
“伊田,你究竟在搞什么鬼!”教官气愤地看着眼前这个瘦弱的士兵。伊田助男,这个名字一开始就注定了在队伍中成为一个问题人物。自从他入伍以来,便成为队伍中的麻烦源泉,几乎每次射击训练后,他的靶子上都空空如也,根本看不出一点命中的痕迹。体能方面也是极差,始终位列队伍的最后一名,其他方面的表现也一塌糊涂。
展开剩余81%然而,教官并未看透伊田的内心,所有这些看似无能的行为,其实都是他刻意为之。伊田从未想过要为军国主义服务,甚至对于整个军队和所代表的侵略行为充满了深深的厌恶。在他眼中,日本的所作所为是错误且残忍的,但他却无力去改变这一切。
随着侵华战争的爆发,日本兵力开始短缺。为了填补这一空缺,大量年轻人被从国内征调并送去接受训练,再投放到中国战场上。伊田看着那些被军国主义洗脑的战友们,精神亢奋、毫无悔意,心里充满了无奈与悲哀。他决定采取消极抵抗的方式,通过各种方法让自己变得“无用”:他拒绝配合训练,表现得极其糟糕,意图让自己被送回去,远离这场罪恶的战争。
然而,他的想法注定无法实现。即使是完全无法胜任任务的人,也会被强行留下,哪怕他们仅仅能为部队担任一个不重要的角色。终于,教官虽然愤怒,却又无可奈何,决定将他调到运输队去。在这个岗位上,不需要太多的战斗技能,只需要能好好驾驶卡车,完成物资运输任务。对此,伊田没有反驳,心里虽然不情愿,但他也知道,学会驾驶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生存的机会。
经过短期的训练后,伊田终于成为一名合格的司机,尽管他内心依然抗拒这一切。新的任务带来了新的困扰。当他跟随大部队来到中国时,他的内心并未因战争的到来而充满期待,反而愈加沉重。他曾经祈祷过战争尽快结束,让他能早日回到家乡,但当他见到了中国战场的惨烈场景时,他的所有希望瞬间破灭。
眼前的情景简直让他无法忍受——曾经和他并肩训练的战友们,竟然在面对无辜百姓时,毫不犹豫地拿起刺刀,将这些毫无反抗之力的平民一一杀害。这场所谓的“欢迎仪式”让伊田感到极度恶心,几乎呕吐出来。然而,周围的战友们却嘲笑他胆小,认为他不过是个没有骨气的懦弱者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伊田越来越厌恶这个环境,甚至一度打算偷偷逃离。一天深夜,他趁着大家熟睡时悄悄起身,试图悄无声息地溜走。然而,他刚迈出几步,就听到了身后传来的上膛声音,紧接着是探照灯照射到他的身上:“想死吗?给我滚回去!”站在哨塔上的士兵怒斥道。伊田无奈地伸出手,假装说:“我只是想上个厕所。”
这次事件让他明白,想要逃离这个地狱般的地方几乎不可能,尤其是日本军队对于战士们的监管严格无比。任何试图逃跑的人,都会面临死路一条的下场,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。
在军营中,伊田偶尔会听到战友们谈起中国游击队的事宜。那些游击队员们在战场上如同幽灵般消失无踪,但他们的抗争精神却让日本士兵们深感震撼。尤其是那些宁死不屈的士兵,在敌人围困时,竟然敢用自己的生命去拉开手榴弹,与敌人同归于尽。这些故事激发了伊田的觉醒,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——既然最终难逃死亡,为什么不能让自己的死更加有意义呢?
他回忆起曾经的老师,因为传播反法西斯思想而惨遭日本士兵毒打致死,老师临终时的惨状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。正是这一幕,让他在心底立下了一个决定:“如果死是不可避免的,那我宁愿把我的生命奉献给反法西斯的事业。”
此后,伊田的机会终于到来了。日军急需补充前线弹药,于是将他安排上了一辆载满弹药和武器的卡车。虽然心中依然充满不情愿,但他知道这或许是他唯一的机会。他故意让自己的车掉队,心里暗自盘算:“绝对不能让这些弹药到达前线。”
在途中,副驾驶的军官看到伊田脸上的兴奋之色,忍不住开口询问:“你为什么这么开心?”伊田微笑着答道:“我只是想做点贡献。”然而,军官并未察觉异常,继续催促伊田赶上队伍。此时,伊田果断行动,从腰间抽出匕首,抵在军官的喉咙上:“下车!”
在一阵混乱之后,军官被迫下车,伊田一脚油门,驾驶卡车飞驰而去。他根据地图将车开到游击队的附近,并在车上留下了一封遗书。最后,他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——用匕首结束自己的生命。在临死前,他不断喃喃自语:“希望你们这些勇敢的中国人能够赢得这场战争。”
不久后,游击队发现了这批弹药,并从伊田的尸体上搜出了遗书。伊田助男的这一行为,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的物资,也让他的名字永载史册。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日军士兵,而成为了中国历史中一个值得铭记的英雄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查询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